作者|陆
几个月前,技术博主电丸科技 AK 分享了多个关于 Meta 与RayBan 联名款智能眼镜的体验视频,让这款发布于1年前的产品又在大陆市场火了一把。
RayBan Meta 图源:电丸科技 AK
与之前不客观实验室体验过大多数智能眼镜不同的是,它在目前多数智能眼镜只能语音交互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枚 1200W 像素的高清摄像头,让其成为一款融合了拍照、视频录制、直播、音乐播放、语音交流等多元化处理等「AI 硬件」。
并且 RayBan Meta 的语音交流并不只是和其他智能眼镜一样直接唤醒手机的语音助手,而是嵌入了多模态 AI 助手 Meta AI,在 Meta 构建的理想环境下,用户无需在频繁的掏出手机,只需要一句:“ Hey Meta ”,就可以轻松使用其所有 AI 功能。
1
AI 的理想很美好,但他并不是 RayBan Meta 成功的根本
除去 Meta 之外,其实有不少厂商都推出过智能眼镜。
我本人就有 Bose、华为、Meta 三个品牌的产品。但要说哪款产品做“成了”,那还真就是早前华为与 GM 合作的二代智能眼镜和 RayBan Meta 这两款产品。
图源:不客观实验室
究其原因,是因为它们除去是智能眼镜之外,本身就是一款造型时尚的大牌眼镜,它们在联名品牌热销款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智能化”。
如果说当年华为的 GM 合作款只是可以做到基本的接打电话、播放音乐,那目前在全英文环境下的 RayBan Meta,确实依靠这枚摄像头和 Meta AI 功能实现了此前需要多个设备才能配合完成的智能化场景功能。
佩戴好眼镜之后,你可以在任意环境下通过“ Hey Meta ”唤醒 RayBan Meta ,并且让它“看”一下你面前的物品,给出识别信息。
比如你可以让它识别陌生的蔬菜,再通过多轮对话能力询问这个蔬菜的做法。
如果你是一个视障人士,也可以让它快速拍下一张照片,并对面前的所处环境给一个大概的描述,甚至可以直接让 RayBan Meta 帮你拍下一张照片发送至你的 instagram。
图源:不客观实验室
又或者基于多麦克风阵列用来与一个完全语言不通的人进行多轮翻译对话(目前不支持中文)。
但是,Meta AI 目前非常容易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它对物品的识别没那么准确,很多大陆的地标建筑和商品它压根都不认识,提供的答案也完全无法和 ChatGPT 甚至豆包等成熟的大模型相提并论,很明显这个诞生于欧美的大模型目前有点水土不服。
并且你也想在大陆地区使用 RayBan Meta,也没那么容易。
它现在的版本并不支持中文,想要实现RayBan Meta 的全部功能对网络也有着一定的要求,但它确实满足了现有科技领域对智能穿戴设备的所有想象:智能化、轻便、不突兀。
1
RayBan Meta 最成功的卖点:是RayBan
其实无论是苹果的 Vision Pro 还是 Meta 此前自己的 Quest 系列智能穿戴设备,最大的瓶颈不是性能和应用,而是让你看起来像是一个“怪物”。
XR 设备天然的劣势,就是让你和周围的人看起来非常有“距离感”,因为你们之间隔着一个厚重的头戴显示器,让人看起来“敬而远之”,而 RayBan Meta 看起来只是一副普通的眼镜而已。
为了实现更好的佩戴感受,RayBan Meta 几乎没有对 RayBan 墨镜的外观有任何的修改,高度集成智能化配件的镜腿也几乎保持了 RayBan 眼镜一贯的尺寸。
图源:不客观实验室
为了实现这一效果,Meta 采用大量的定制配件来保证 RayBan Meta 作为眼镜的完整性,也将其重量控制在了 50g 以内。它虽然比 RayBan 官方同款造型的板材眼镜重了 10g 作用,但在外观上来看,除了眼镜两边有传感器和摄像头之外,几乎没有任何变化。
图源:不客观实验室
在日常的佩戴过程中,除非我主动告知,截至目前没有任何一个人发现我佩戴的是一个智能眼镜,而它作为一款轻量化的智能设备,完全可以作为普通眼镜长时间的“焊”在脸上(虽然它的电池支撑不了一整天),这才是它最大的亮点。
图源:不客观实验室
可以说 RayBan Meta 成功的基础,就是因为它本质上就是一副 RayBan 非常畅销的眼镜,智能功能都只是在这一核心“锦上添花”而已。
前段时间 EssilorLuxottica 在财报电话会议上透露,其与 Meta 合作的 Ray-Ban Meta 在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 60% 的雷朋专卖店中是最畅销的产品,消费者是实打实在线下通过与传统 RayBan 眼镜对比之后,才选择购买 RayBan Meta 的。
1
音视频的亮眼表现,是核心竞争力
在现阶段,我使用 RayBan Meta 最多的功能其实并不是它的AI、而是把它作为一款第一人称拍摄设备和开放式蓝牙耳机使用。
当你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旅游想要记录一些沿途的短视频,按下镜腿上的按键你就可以依靠这枚 1200W 像素的镜头拍摄一个最长3分钟的竖版视频,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它的拍摄效果非常理想,对于经常做产品开箱的博主来说这个功能非常实用。
打开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得益于眼镜上的多麦克风阵列,RayBan Meta 的甚至可以拍摄空间音频效果的视频,完全不需要单独连接麦克风保证收声效果。
同时这个多麦克风阵列还保证了你在户外环境下的音频通话效果,远比市面上的大多TWS耳机听起来“高清”。
同时,处于镜腿上的扬声器还能提供4-6小时的音频播放能力,我就经常在开会的时候表面上看着老板认真听讲,实际上偷偷在听昨儿晚上没听完的脱口秀……
它的音频能力和市面上处于第一梯队的“气传导”开放式蓝牙耳机的效果类似,将音量开到50-60%,处在办公室环境下你对面的同事也完全发觉不了你在听东西。
在素材传输方面,RayBan 提供了两个选择。
在RayBan Meta 的设定中,当你录制好一段视频、拍摄好一张照片后,素材是不不会立刻上传到你的手机图库中的,当你把眼镜放回眼镜盒中充电后,它会依靠蓝牙一点点的将所有素材静默的传输到你的手机相册中。
图源:不客观实验室
而对于我这种“急性子”,你也可以在 App 中选择直接接入 RayBan Meta 的 Wi-Fi 网络进行高速传输,以确保素材可以被快速导出使用。
1
依靠视觉和语音交互,AI 可以做到更多
虽然现在 RayBan Meta 的语言问题是使用它的一大障碍,但我们通过手机厂商的“语音智能体”以及前段时间字节刚刚发布的 Ola Friend 开放智能体耳机,已经能够看到语言交互在AI大模型时代能够做到的事儿。
图源:不客观实验室
RayBan Meta 在这些产品上还有一个天然的优势,那就是视觉。
在刚刚发布的 iOS18.2 上,我们已经可以看到用户现在可以依靠 iPhone 的摄像头让 Apple Intelligence 来实现 Visual Intelligence 的图像识别功能,而 RayBan Meta 则不需要你拿起手机,只需要一句“What is this?”即可。
其实在 RayBan Meta 刚刚发布的时候,虽然拥有也拥有语音助手的功能,但它的体验更像是我们此前用过智障版 Siri,今年4月份的更新,才让 RayBan Meta 潜入了 Llama 3 大模型功能。
但由于功耗和眼镜中这枚 AR1 芯片的性能瓶颈限制, Meta AI 现在还远达不到科幻电影中智能助手那么聪明。
在现有的使用场景下,如果频繁调用 AI 或视频拍摄功能,RayBan Meta 的使用时间只有1-2小时,试想一下如果每次这个大模型还要进行云端传输和计算,那么这个眼镜的实际使用时长可能都不会超过1小时。
在上个月的 Meta Connect 2024 上,我们见识到了 Meta 目前智能眼镜的“完全体”,一款制作成本1万美元的 AR 智能眼镜 Orion。
Orion AR 眼镜 图源:Meta
这款基于光波导技术的 Orion,弥补了 RayBan Meta 无法显示的最后一块“短板”。但显而易见的,它需要单独的运算模块和手势识别配件,续航时间也更加捉襟见肘。看完了 Orion 的宣传片后我可以肯定的说,现在阻碍 Meta 智能眼镜的瓶颈,就只剩下电池续航而已了。
如果 RayBan Meta 可以做到15个小时以上的续航时间,那我丝毫不介意每天把它作为一副主力眼镜使用。事实上我现在只要出门,它大概率也会是我的首选。
一直以来厂商在思考智能穿戴设备的时候,都在绞尽脑汁的让它尽可能的“智能”,从而做出牺牲体积、新鲜感过去之后就束之高阁的半成品。
而 RayBan Meta 的出发点只是一个纯粹的时尚单品,恰好拥有那么“一点点”智能化而已,这才是可穿戴智能设备的未来。
下一篇:1. 干掉需求最好的方式,就是把提需求的人干掉